文明印記建築師

🗺️🏘️ 小小文明建築師,打造宜居的城市故事

每一條街道、每一棟房屋、每一座廣場,都在悄悄訴說著城市的故事。你,聽見了嗎?加入神秘的「時空製圖師公會」,和我們一起化身為讀懂城市心跳的建築師!🖋️✨

這不只是一堂建築課,更是一場穿越時空、橫跨文化的 人文探索之旅。我們將從城市的「客廳」——公共廣場出發,了解人們如何聚集、交流、創造共同記憶;接著走進形形色色的「家」🏘️,看看冰屋、四合院、現代公寓如何反映不同的生活方式與文化;然後探索教堂、圖書館等「精神殿堂」,感受空間如何寄託信仰與知識;再到繁忙的街道、橋樑與交通樞紐,解開城市「流動網絡」的秘密。

最後,我們將一起腦力激盪,描繪心中 「宜居城市」 的模樣🌳❤️🤝。什麼樣的社區讓你感到安全、溫暖、充滿活力?讓我們動手設計,把對未來的想像,打造成充滿人情味的社區中心藍圖!

在這趟旅程中,孩子將學會:

  • 🧐 閱讀空間:理解廣場、住宅、公共建築的功能與文化意涵。
  • 🤝 同理設計:思考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設計更友善的空間。
  • 🗺️ 系統思考:認識道路、橋樑、動線如何串聯城市機能。
  • 🌳 描繪未來:討論何謂「宜居」,並動手設計理想的社區空間。
  • 🗣️ 敘事表達:用模型、地圖、故事,分享對城市與建築的觀察和想像。

這是一門關於建築,更是關於「人」與「生活」的夏令營。 適合所有對世界充滿好奇、喜歡觀察思考、關心社區與人的小小製圖師!

每日子主題活動內容與學習目標:

  • 第一天:廣場:城市的客廳 – 化身時空製圖師,學習識圖,規劃設計古今中外的多功能廣場,思考公共藝術。
  • 第二天:家:生活的容器 – 探索世界特色民居,比較皇宮與民居差異,製作市集街道模型,練習同理心設計。
  • 第三天:殿堂:精神的寄託 – 分析神聖空間幾何,創作故事彩繪窗,規劃圖書館空間,模擬城堡權力佈局。
  • 第四天:脈絡:流動的網絡 – 規劃羅馬大道,思考橋樑價值,解謎市場動線,整合現代交通樞紐。
  • 第五天:未來:宜居的詩篇 – 腦力激盪宜居城市要素,設計未來社區中心,舉辦故事地圖展,分享城市願景。

課表

課程亮點:

  • 市集廣場功能設計: 化身古希臘/羅馬規劃師,在沙盤上打造充滿活力的城市心臟!
  • 世界家屋大觀園: 環遊世界看建築!從冰屋到四合院,探索家如何反映文化與氣候。
  • 熱鬧市集街道模型: 巧手打造立體街景,體驗住商混合區的生活感與空間設計。
  • 羅馬大道連接挑戰: 變身帝國工程師,規劃最高效道路網,連接你的城市帝國!
  • 未來社區中心設計坊: 腦洞大開,設計垂直公園、共享工坊、屋頂農園…打造你夢想中的宜居社區!

特別體驗:

  • 時空製圖師報到!: 領取魔法地圖和符號印章,加入神秘公會,學習閱讀城市故事!
  • 為誰設計的家?: 挑戰同理心設計!為長輩、小孩、藝術家改造房屋平面圖。
  • 光影敘事彩繪窗: 不只畫畫,更要用色彩和圖像在窗戶上講一個動人故事!
  • 市場物流動線解謎: 變身動線規劃專家,解決市場人流物流難題,讓逛街更順暢!
  • 城市編織者故事地圖展: 發表你的社區設計,用模型和地圖講述空間如何編織溫暖人情!

報名參加的理由 QA

  1. 孩子不太會畫畫,適合參加這個主題嗎?
    絕對適合!本主題的重點在於「思考」與「表達」,而非美術技巧。繪畫只是表達方式之一,孩子們更多會透過討論、模型製作、地圖標示、模擬操作等方式參與。老師會鼓勵各種形式的創意表達,重點是想法和過程。
  2. 這個主題聽起來跟歷史、社會課有點像?
    是的,這正是它的特色!我們將建築作為理解歷史、社會、文化的透鏡。孩子們不是死記硬背,而是透過空間設計、功能分析、模擬情境,去「體驗」不同時代、不同文化下人們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讓歷史與社會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3. 我的孩子對蓋房子本身興趣不大,但喜歡聽故事、關心人,這課程適合他/她嗎?
    非常適合!這個主題的核心就是「人」與「故事」。我們探討建築為何而建?為誰服務?它如何影響人們的互動、情感與歸屬感?孩子們將扮演都市敘事員、社區分析師等角色,大量活動都圍繞著理解人的需求、講述空間的故事展開,很適合對人文關懷、社會互動感興趣的孩子。
  4. 除了建築知識,孩子能學到哪些重要的「軟實力」?
    這個主題特別強調軟實力培養。包括:同理心(為不同使用者設計)、溝通協作(團隊規劃討論)、問題解決(動線解謎、連接挑戰)、批判性思考(分析建築與權力/文化的關係)、價值觀建立(討論宜居性)以及敘事表達(用多元方式講述設計故事)等。
  5. 這個「文明印記」主題和前面兩個建築主題(奇幻設計、工程挑戰)有什麼主要區別?
    三個主題各有側重,形成互補:主題一(奇幻設計)偏重建築風格史與美學設計入門;主題二(工程挑戰)可能聚焦結構工程原理與材料科學;而本主題(文明印記)則著重建築的社會文化功能與都市規劃的人文關懷。它從「為何而建」、「為誰而建」、「如何影響生活」的角度切入,更強調建築與人、社區、文明的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