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暑假,跟著SEC夏令營走進歐洲歷史與文化吧
臺大外文系畢業的黃瓜老師,會說多國語言,連古北歐語都會
他希望給予孩子一門結合科學發展、建築歷史與文化的課程
五天內一起浸潤在歐洲故事裡
這一篇文章來介紹維京文化中很重要的長船吧!
維京人小迷思
一想到維京人,你腦中是不是浮現出戴著牛角頭盔、划著大船,征戰四方、劫掠村莊的中世紀歐洲海盜?
其實維京人的頭盔才沒有角呢!
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他們最厲害的交通工具——長船!

維京人起源於現在挪威中南部、丹麥與瑞典,如果想去這些國家遊玩可以參考一些票卷
歐洲文化營課程環節 – 進入歷史
想像一下:你的船要能打仗、載貨、逆流而上,還要可以隨時上岸,真的能有這種奇妙的船嗎?
這樣子到底要怎麼辦?
是要減輕重量、船小小的嗎?
那個時代沒有電力,要怎麼用大自然力量讓船動起來?
生活在大約一千年前的維京人有辦法造出來!維京人造的船隻統稱「長船」,它是一種結合「槳」和「帆」兩種動力的高速船,平時有風時用帆,沒有風或靠近岸邊就用槳划動。

歐洲文化營課程環節 – 長船的奧秘
船身特色 – 長船很輕
長船的木板非常薄,重量輕,船身扁平,甚至有時候沒有龍骨(船底下那條用來穩定船身的細長板子),從側面看會覺得特別平。這種設計不但能快速前進,還可以輕鬆轉向。進入內陸時,維京人甚至能把整艘船扛起來翻山越嶺,把船搬到另一條河流繼續前進!紮營時,還能直接把長船翻過來當作屋頂,擋風又防雨。
船頭的特色
長船的船首(最前面那端)通常會做得比較高,避免浪花直接潑進船艙。而且維京長船的船首常雕刻成龍或是傳說怪獸的造型,據說是用來嚇走惡靈、帶來好運。長船的帆是用羊毛織成的,利用斜紋織法,帆布不容易皺,掛起來時也更有韌性,可以承受北海的強風。船身是用一片片薄木板重疊拼接而成,有點像瓦片。這種重疊式拼法能分散壓力,讓整艘船更穩固,抵擋海上的大浪也不怕。

沒有座位區,要怎麼划船呢?
不過長船上通常沒有特別為划槳手安裝椅子,維京人就坐在自己的行李箱上划船,很克難但是也很有維京人的戰士情懷。長船用來轉向的船舵不是我們常看到船上的輪形方向盤,而是一片加大版的船槳,固定在船的側邊,讓整艘船可以輕鬆調整方向。

維京長船不只是用來移動的代步工具,它也是戰艦、商船、帳篷、甚至是維京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有了這樣的設計,維京人才能從北歐一路航行到英格蘭、法國,甚至遠到地中海和俄羅斯地區。
總結
SEC歐洲文化歷史探索營隊,其中一個環節是介紹曾經稱霸一區的維京人,從關於維京人的流言追追追,到介紹他們食物、語言,接著學習他們是怎麼成為海洋小霸主的,當時科技並不發達,跟著老師一起回到那個時刻,想想如果想稱霸海洋,船體該怎麼設計?
怕水噴到大家,船身要怎麼設計呢?
我們用一個個環節,帶領學員思考,想出更有趣的方案,再解答當時人們的解決方案,讓學習更深刻且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