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火星任務 – 自家種食物
絕地救援電影中的麥特戴蒙利用他的植物學知識,在光禿禿的火星表面種出了馬鈴薯,如果有一天我們要移民火星,火星上的居民真的能像他一樣建造溫室,利用尿和糞便作為肥料來成為馬鈴薯大亨嗎?

任務問題一 : 火星為什麼長不出東西?
火星上除了缺乏水分之外,火星表面的紅色土壤,其實是充滿鐵鏽的火成岩粉末,不像地球上的土壤一樣肥沃,不僅缺乏植物需要的養分,還可能含有有害的化學物質。而且火星不像地球有厚厚的大氣層保護,來自太陽的強烈輻射會損害植物的生理機能,我們甚至可能要把火星的農業溫室建造在地底下才能讓植物安全生長。

任務問題二:自己調配火星土
NASA為了測試火星上的農業,利用探測器的數據在地球上精挑細選許多材料還原了火星土壤。其實我們在家中也可以自製火星土!
只需要有這些材料(也許蝦皮能買到):
– 40g的火山灰
– 20g的赤鐵粉(這是火星紅通通顏色的來源)
– 15g的石英砂
– 10g的高嶺土
– 5g的石膏
– 1g的鹽
只要把上述材料混合均勻,就能模擬火星表面的土壤了!
任務問題三:怎麼種出馬鈴薯?
但是這樣乾巴巴又沒有養分的火星土是沒辦法種植蔬菜水果的。
我們如果想要像麥特戴蒙一樣種馬鈴薯,成為火星大海盜的話,還得要調配肥料,並且對土質做出一些改良才行。
首先要把土「沖洗」兩次,把裡面對植物有害的鹽分洗掉,接著要在土中混入有機堆肥以及椰纖土,提供植物需要的有機物質和水分。接著加入少量的磷肥和鉀肥(想要原始一點的話,也可以用廚餘堆肥和木灰),這份土壤就能在短期內讓植物生長了。
接著把發芽的馬鈴薯稍微埋在土表下就可以開始種植了!馬鈴薯不喜歡太乾也不喜歡太濕,所以最好讓土壤處於微微潮濕的狀態,同時一定要把盆栽放在全日照的環境下,馬鈴薯才能長得又快又好。

太空課程全新翻轉 – 引導式問題探索
全新設計的課程將採用主題式探索,帶領孩子學習不同面向的太空知識 想報名了,點這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