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任務 製作出超酷火星探測車

如果人類要去火星的話,肯定要克服很多很多障礙吧!
在去火星之前,我們可以請車車先上去看看,觀察觀察環境,找找看有沒有水源,才能知道如何種出蔬菜。
火星的地形就好像地球上的荒漠一樣,不但崎嶇不平,還滿是鬆散的沙子,簡直是陸地載具的惡夢,而且火星缺乏大氣,直升機一類的空中載具也沒辦法正常運作,因此NASA為他們的火星車設計了一系列強大的車輪來克服火星的惡劣地形。
NASA Mars Rover. NASA public domain image colelction. - PICRYL - Public Domain Media Search Engine Public Domain Search

一起來看看NASA不同代的火星探測車(太空營課程環節)

NASA出了一系列火星探測車,來看看它們差異在哪裡,並且思考當初設計有可能是想針對什麼問題?

這些探測車在取名、設計上都還有不同故事唷,一起來看看吧!

1997年 「旅居者號」的小巧輪子

旅居者號是於1997年登陸火星克律塞平原阿瑞斯谷機器火星車,在火星上運作約3個月的時間。

旅居者號取名故事

NASA舉辦了一場一年的寫作比賽,讓大家決定這輛火星車的名稱。
最後,來自康乃狄克州的一位12歲孩童想出來的名稱「索傑納」(Sojourner)獲得冠軍。
這個名稱是為了向19世紀的女權運動家索傑納·特魯思致敬,同時其字面意義亦有「旅行者」或「居住者」之意。

旅居者號特色

尺寸:因為旅居者號本身並不大,所以輪子直徑只有13公分。
材質:本體是鋁製,但是有不鏽鋼製成的抓地齒。
胎面設計:僅有簡單的凸起花紋,幫助它在火星的鬆軟土表上不打滑。
特色:整台車才11.5公斤,非常輕巧。
適合環境:平坦、無太多障礙的地形。
Meteorite Times Magazine Articles - Meteorites & Tektites, Meteorite Dealers, Links & Classifieds

2004年 「勇氣號 & 機會號」的升級版

勇氣號 & 機會號取名故事

2002年,兩部火星車發射之前,NASA宣布與丹麥著名玩具製造商樂高公司和行星學會合作,由樂高贊助舉辦火星漫遊車命名競賽,向美國的兒童語青少年為兩部雙胞胎火星探測車舉辦一場幫車子取名字的比賽。

勇氣號&機會號特色

尺寸:輪子直徑25公分,是旅居者號的兩倍大。
材質:鋁合金。
胎面特色:有橫向肋條和小齒狀花紋來增加抓地力。
特色:輪子以螺旋花紋來支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重量並且避震。
適合環境:輕度崎嶇、偶有小石塊的地形。

2012年「好奇號」的兩光輪子

尺寸:直徑50公分,已經和轎車的輪子差不多大。
材質:超薄鋁材減輕重量,內部有強化支撐肋骨。
胎面設計:大塊人字形花紋可以避免側滑。
遇到的問題:火星岩石太硬太尖、車體太重(超過900公斤),輪胎出現裂痕破損,這成為NASA設計上的一大教訓。
適合環境:適合各種地形,但高負重下耐久性不足。
Curiosity: Nasa reveals large hole in wheel of its Mars rover - BBC Newsround

2021年「毅力號」目前最好的火星輪

尺寸:直徑52.5公分,比好奇號稍微大一點。
材質:鋁合金輪子,但輪壁更厚、更硬。
胎面大改進:捨棄大塊花紋設計,改成細密鋸齒來分散壓力,減少裂痕。
特色:比好奇號的更加耐用,還可以360度原地旋轉來適應地形。
適合環境:火星上各種地形。
Animation of rotating wheel on Perseverance rover

總結

科技想解決人類一個又一個問題,從不同代的火星探測車切入,來學習太空科學演變過程

心動想報名我們的營隊了嗎:點這裡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