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曾偶然在林間,看到全身布滿細毛,好似對著你張牙舞爪的植物呢?那你可能看到了咬人貓!咬人貓為何這麼命名,似乎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就小編個人觀點而言,這個綠色小怪獸酷似貓掌的外型,觸碰後灼燒的刺痛感,就像被咬到一般,或許就是它的名稱由來吧!

咬人貓是什麼?

咬人貓(Urtica thunbergiana)是蕁麻科蕁麻屬的植物,廣泛分布於歐洲及亞洲,在台灣從低海拔郊山到中高海拔的林蔭間都能發現它們的蹤跡。咬人貓又稱蕁麻、咬人蕁麻或刺草。是的,不用懷疑,就是蕁麻疹的那個蕁麻。因為蕁麻科的植物實在太常見,且碰到後紅腫發癢的症狀令人印象深刻,所以類似症狀的皮疹,就被稱為「蕁麻疹」。而蕁麻疹的英文「urticaria」與咬人貓的屬名「Urtica 便是由拉丁文的「urere」而來,有燃燒的意思。

被咬人貓咬一口怎麼辦啊啊啊!!!

講到這裡大家一定非常關心一件事──如果碰到咬人貓該怎麼辦?最有效的方式應該是盡快的將刺移除,並用清水沖洗,因為咬人貓最主要造成疼痛的物質是草酸及酒石酸,所以坊間傳聞可使用姑婆芋汁液與尿液進行酸鹼中和,但此說並無醫學實證,甚至可能因處置不當導致過敏或細菌感染等症狀,若實在疼痛難忍,應盡速至附近的皮膚科診所或急診就醫。

看看我們的植作課程吧!

咬人貓也可以讓你吃吃看

其實咬人貓不只令人恐懼的一面,它還有許多其他的用途。煮熟後的咬人貓葉片可以食用,小編曾嘗過咬人貓天婦羅,裹上麵衣後爽脆的口感,令人回味再三。另外,在市面上也曾看過咬人貓麵包,不過至今仍未有機會一試它的滋味,就留待各位讀者嘗試了!

咬人貓的醫學用途

咬人貓除了食用外,也可藥用,不過除了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咬人貓萃取物質具備減輕UVB(波長介於280~320奈米的紫外線)造成的皮膚老化,目前關於藥用的研究文獻主要集中在生長於較高海拔或緯度的親戚異株蕁麻(Urtica dioica),已知的效用有減輕發炎症狀、治療攝護腺肥大及花粉熱、幫助控制血壓及血糖……等等,但在臨床上的應用都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相信在深入瞭解過咬人貓、甚至可能吃過咬人貓後,大家都會對這個張牙舞爪讓人又愛又恨的綠色小怪獸感到親切吧!希望以後在野外碰到它們能和藹的對它們打個招呼,好好的觀察一下這個神奇的植物!

此文章為療草書生徐敬儒撰寫

療草書生的Fb粉絲專頁
鳳梨果醬 製作方法,跟著園藝系講師把鳳梨變果醬吧!

最近大家有沒有大量購買鳳梨呀? [...]

美國農機巨頭-John Deere

John Deere是美國的機 [...]

致力於環境永續的荷蘭番茄商-Duijvestijn Tomatoes

位於歐洲西北部的荷蘭,因天然氣 [...]

發佈留言